欢迎访问 山东械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0535-2724990 
3352094556@qq.com
|
Shandong Xieyou Medical Technology  Company Ltd.
山东械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10种高值耗材已全国覆盖,耗材集采有新要求,为啥新品牌报量难?
来源: | 作者:械友 | 发布时间: 2025-07-04 | 11 次浏览 | 分享到:

文章来源:器械之友,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最近在医械圈里流行这么一句话“以前做耗材生意是‘躺赚’,现在是‘躺枪’。”

一位械友经销商老哥的吐槽,道出了行业现状。


6月1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开会定了调子——研究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有关举措。会议指出,要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总结经验、补齐短板,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要更好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要加强对药品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扎实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让人民群众用药放心安心。


耗材集采要“常态化、制度化”,也就是说:以后集采不是“一阵风”,而是“天天见”!厂家和经销商们,是时候重新洗牌了!

政策风向标:集采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这次会议直接把集采定性为医疗界的基本操作。超声刀头、结扎夹这些高值耗材,现在已经实现全国100%覆盖,明年还会有更多品种加入。

对行业来说,这相当于把价格战从季度促销变成了全年模式。有些小厂子可能连成本价都扛不住,尤其在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情况下。大厂靠着仓库多、质量稳,反而能趁机吞掉更多市场份额。

行业地震:经销商的三重怪相

现在医院学精了,报量时宁可少报几个品牌。比如骨科创伤手术,一个科室最多留3到4个品牌,多了连物流费都赚不回来。临床医生就算想帮经销商塞个新品牌,院长也会拍桌子:先保证别断货!这样,第一个怪相就出现了:报量难如登天。

从几年前带量开始,竞价规则晚于医院报量,中标价格心里没底,医院、临床、经销商希望多报一点品牌,这样可以确保供应,最终落地执行后发现价格差不大,报量少的或是产品线不全的品牌有些保供都困难。

老经销商手里压着集采前的库存,就算补差价也得硬着头皮卖老品牌。新品牌想插队?除非先靠临时采购(临采)混个脸熟,等老品牌退出才有机会,也就是退一进一,这就相当于出现了库存绑架的怪相。


通过一两轮的筛选发现,最终医院还是那些老经销商的报量品牌在供应,同时老经销商手上也是一堆带量前的库存,即使补了差价还是深度捆绑老品牌。

新品牌报量入院越来越难。还是以骨科为例,把一个医院一个月的创伤手术量分配给8到10家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利润空间被挤兑没了,最终结果就是很大可能的赔钱。原因就在于双向物流以及跟台服务,导致即便临床要报量,采购中心和院领导也会因为考虑及时保供而压缩在院品牌。

对已经进院的品牌,死磕也要完成协议量,以达到开台占坑的目的。而对于没有研发投入,没有新产品问题,没有市场覆盖面的产品,只是一度靠供货价内卷而起量的品牌,如果局部市场不能起量,将会很快被淘汰。

小厂家以后药监部门搞全链条质量监管,也就是飞检,万一质量翻车,不仅厂家完蛋,经销商的押金和存货也得打水漂。

而在多轮带量耗材协议到期之后,下次续签合同时,极有可能连投标都省了!医院直接拉个数据:就按上轮销量前三的品牌来,接续采购简化。毕竟也不影响临床使用,省得“劳民伤财”。到时候,没量的品牌连“陪跑”资格都没有。

记住这个公式:未来赢家=质量稳+仓库多+创新狠,至于只会打价格战的,建议早点改行。

-END-


械友医疗深耕行业动态、技术解析、政策解读

作为医械行业资源枢纽,我们依托庞大精准的数据库,通过智能匹配与人工审核双模式,为企业和代理商搭建高效合作桥梁。


CONTACT US
   
服务热线
0535-2724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