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医药精英论坛,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手术机器人,这个曾经被国外巨头垄断的高端医疗赛道,终于迎来了中国玩家的重磅入局!最近,国内医疗器械“一哥”迈瑞医疗在投资者交流会上放出狠话:要正面硬刚“达芬奇”,打造全球一流的手术机器人。
消息一出,行业炸锅。要知道,由美国直观外科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过去20年几乎垄断了全球腔镜手术市场,单台设备售价动辄上千万,手术费用高昂,却依然供不应求。
如今迈瑞高调进场,是虚张声势,还是真有“杀手锏”?国产手术机器人能逆袭吗?
01 迈瑞为什么现在才做手术机器人?
其实迈瑞早在2012年就通过收购杭州光典布局微创外科,但直到2023年才官宣进军手术机器人。已经入局11年的迈瑞,为啥拖了这么久才高调入场手术机器人?说白了,过去时机不成熟——技术专利被国外卡脖子,市场也被达芬奇教育得“一家独大”,贸然进场风险太高。


但这两年,风向变了!
国家卫健委在2023年大幅放宽腔镜手术机器人配置证,从“十三五”的寥寥几十张猛增到“十四五”的数百张,医院采购门槛降低。
国产微创机器人、精锋医疗等国产玩家已经杀出重围。2024年国产设备中标量甚至反超达芬奇,证明市场对国产的接受度在提高。


迈瑞的算盘也打的很清晰:等市场教育好了、政策铺平了路,再带着自己的“全产业链优势”进场收割。
要知道手术机器人不是一台设备,而是一套包含腔镜、机械臂、能量器械等在内的系统。
那么迈瑞到底有什么样的“底牌”,又有什么“短板”呢?
迈瑞从2008年开始在全球“买买买”,比如收购瑞典海肽生物,目标直指全球医疗器械前十。手术机器人是巨头的标配,强生、美敦力都在砸钱布局,迈瑞显然不想掉队。
达芬奇的3D荧光腹腔镜用的是德国独家技术,国产至今难以媲美。迈瑞虽已推出4K内窥镜,但光学引擎的差距不是短时间能追上的。达芬奇全球累计手术超268万例,国产头部企业才几千例。医生习惯和信任度需要时间培养。
02 为什么选择“抄达芬奇作业”?
据内部消息,迈瑞机器人直接对标达芬奇机械臂和主机一体的“一体化设计”。其他路线如美敦力的模块化设计、强生的分体式设计,灵活但临床认可度尚低。迈瑞选一体化,显然是求稳。这种路线优缺点都很明显:
03 迈瑞能赢吗?
短期看,达芬奇仍是“天花板”。它的专利壁垒、医生忠诚度和品牌效应难以撼动。但长期看,国产替代势不可挡。
首先就是政策上的倾斜。配置证向国产倾斜,部分省份采购明文要求“国产优先”;
其次是国产具备的基本品质,成本优势。达芬奇手术单台耗材费用约3万,国产若能压到1万,对医保和患者都是福音;
再就是智能AI的加入,比如自动缝合,让迈瑞有了弯道超车的底气。
迈瑞的野心不止于国内。它在海外已有销售网络,如果能复刻监护仪、超声设备的出海路径,中国手术机器人真正“全球化”并非痴人说梦。
就像一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的吐槽一样:达芬奇好是好,但开机费太贵,病人骂娘。如果迈瑞能把价格打下来,性能别差太多,我们肯定愿意试!
你看,临床的痛点,就是商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