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械友之家,未经械友授权不得转载
一块胶原海绵从570元降到13元,医用胶从1800元跳水到145元——这是止血材料集采的真实“骨折价”!
最近,京津冀3+N联盟时隔一年之后,终于对止血材料再次“动刀”了,这场波及全国的价格风暴,将如何影响医院、厂商和患者?


止血材料按形态分11类,分别为:纱布、非织布、纤丝、粉、海绵、膜、流体、生物胶、化学胶、蜡、其他止血材料。

按材质分多种,再生氧化纤维素、氧化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类、羧甲基多聚糖、明胶、壳聚糖等。纤维素材质应用最广,可分为再生氧化纤维素、氧化纤维素和其他纤维素。但不同材质成本差异大,集采中可能被归组竞价。
医保分类目录中的规格特征将止血材料按照抑菌和非抑菌进行区分。抑菌是止血材料的功能要素之一,既往文献报告使用具有抑菌功能的止血材料可能有助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

企业方面,注册证多的厂商(如某企业有362个条目)占优,产品线全,能覆盖更多分组。抑菌功能的产品可能溢价,但需临床数据支撑。
# 7月9日前开展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产品信息确认工作
这个信息确认,其实就是催促企业赶紧“对账”,毕竟错过就出局!简单来说,京津冀联盟要搞止血材料“团购”,但第一步得先搞清楚市面上有哪些产品。
6月30日到7月9日,所有相关企业必须登录“京津冀医药采购平台”,用CA证书核对自家产品信息。

这个核对有几个关键点。首先就是如果产品还没在平台登记,得先按之前通知补录,再确认。如果漏登就等于是自动弃权。其次是比如型号写错了,得上传注册证等材料证明,改信息需要自证。再就是7月9日下午5点系统关闭,超时算放弃,后续集采就没你的事了!
# 报量博弈,经销商抢授权,医院“上车”要快
这次集采的“重头戏”是报量——医院报需求,联盟按量砍价。根据以往经验,7月会出1号文件明确哪些省参与、哪些产品纳入,价格可能对标内蒙古联盟,此前平均降价72%。

如果某医院原来没用过某品牌,这次可能新增,但拼的是经销商实力和厂家支持。所以对于空白医院,可能也就等于新机会。但如果医院已有多个品牌,新品牌想挤进去很难,经销商得提前布局!
械友预测这次竞争激烈,授权会被疯抢的是全科止血材料(如通用型海绵),而专科产品(如神经外科专用胶)由于竞争少,报量后或基本稳进院。
# 价格治理:全国联动,止血材料继续“跳水”
除了集采,从6月6日开始,广东还启动了止血材料价格专项治理,要求挂网价≤全国最低价(带量采购价除外),否则必须下调。如果广东卖得比其他省贵,企业就得自查主动降价,否则可能被撤网。
这样就有了价格的“骨牌效应”。一旦某省降价,全国可能跟进。集采和治理的双杀效果,会让像胶原海绵、医用胶这类产品,价格可能再探底。

要知道,在早前的内蒙古集采后,胶原海绵已经从570元/立方厘米降到13元,价格堪比一杯奶茶。
# 全国趋势:严打“高价耗材”,创新产品开绿灯
集采就像一条高压线,年销售额高、涨价猛的耗材会被标记“红黄牌”,甚至暂停挂网。若造假、贿赂,就会触碰底线,产品全国禁售,重新挂网需降价20%以上。
当然,也有例外。创新器械如新型止血凝胶就可走绿色通道,免比价直接挂网。而首发产品无全国报价的,专家论证后也能上市。
这场止血材料的价格革命,表面看是患者省钱、医院控费,实则暗藏厂商生死局——要么降价保市场,要么靠创新突围。而对经销商来说,抢到优质授权就是抢到“入场券”。政策车轮滚滚向前,你准备好了吗?
械友医疗
医院各科室设备、耗材清单汇总
医械市场需求多变,百万厂家、万种产品,精准匹配如同大海捞针?
械友医疗 深度梳理医院全科室设备耗材清单,洞悉政策风向与热门需求,
为代理商架起高效对接桥梁,抢占商机快人一步!